首页 资讯 正文

老旧小区换新颜

体育正文 104 0

老旧小区换新颜

老旧小区换新颜
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(hǎiwàibǎn) 第38个“世界无烟日”到来之际,河北省秦皇岛市疾控中心(市卫生监督(jiāndū)所)工作人员走进秦皇岛市第七(dìqī)中学玉龙湾校区,为学生普及吸烟有害健康(jiànkāng)的相关知识。图为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和禁烟标识、标语合影(héyǐng)。曹建雄摄(人民视觉) 今年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(wúyānrì),此次活动的(de)主题是“拒绝烟草诱惑 对第一支(dìyīzhī)烟说(yānshuō)不”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,如何帮助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、使其自觉远离烟草制品?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。 青少年时期是预防吸烟(xīyān)的关键窗口期 “来(lái)一支烟吧?”“试试烟,才有范儿!” 当一支(yīzhī)烟被递到面前(miànqián),你是否意识到,这可能是人生健康轨迹的分水岭?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工作16年来,褚水莲医生接触过无数渴望戒烟的(de)吸烟者。她发现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,最初接触烟草的年龄往往是在青少年时期。拒绝这支烟,不仅是拒绝尼古丁的诱惑,更是为(wèi)生命筑起(zhùqǐ)一道(yīdào)健康防线。 数据显示,我国超过半数的吸烟者在20岁前首次接触烟草。“小学高年级至初高中阶段是预防吸烟的关键时期(guānjiànshíqī)。”褚水莲介绍,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正处于身心发育(fāyù)的关键阶段,他们好奇心强但对(duì)吸烟的长期危害认知不足,容易因好奇或模仿行为而尝试吸烟。青少年一旦开始吸烟,极易形成终身吸烟的陋习,对学习、生活、身体造成持续性(chíxùxìng)危害。 吸烟(xīyān)有害健康,几乎人所共知,为什么仍有部分青少年尝试吸烟? “影响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吸烟(xīyān)的因素是多方面的。”褚水莲说,青少年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(hàoqí)、探索欲旺盛的阶段,吸烟行为(xíngwéi)在他们眼中往往带有一种(yīzhǒng)神秘感,容易激发尝试欲望;家庭(jiātíng)对青少年影响深远,家庭成员中有人吸烟的青少年吸烟概率会显著升高;同伴压力也是重要诱因,部分青少年为了融入群体(qúntǐ),可能被动接受“递烟”行为。此外,社会文化因素同样不可小觑,尽管我国相关法规限制烟草广告,一些烟草商仍通过各种隐蔽方式宣传推销(tuīxiāo)烟草;某些影视作品或社交平台将吸烟塑造成“成熟”或“时尚”的象征,也容易误导青少年。 殊不知(shūbùzhī),点上第一支烟时,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经(huìjīng)肺部进入血液循环,10秒左右可到达大脑,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,从而让人上瘾。 “让人上瘾只是烟草危害健康的第一步。”褚水莲说,吸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(zài)尼古丁对大脑的损害,导致注意力不(bù)集中、记忆力下降(xiàjiàng)、学习能力(nénglì)变差等,甚至可能引发学习障碍、焦虑等问题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专注,而吸烟的青少年因为尼古丁依赖,在没有吸烟、得不到尼古丁刺激时会出现疲倦、烦躁等戒断(jièduàn)症状。研究发现,吸烟青少年在数学、语言(yǔyán)类(lèi)测试中得分更低,且更容易出现多动、冲动等行为问题。 “预防胜于治疗。”褚水莲(chǔshuǐlián)强调,必须通过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(de)协同教育,帮助青少年了解烟草的危害,以科学的认知(rènzhī)构筑拒烟理性防线,从根本上瓦解吸烟欲望,从源头阻断第一支烟。 如何识别和拒绝第一支烟(yān) 在我国,法律明确(míngquè)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,其中包括(bāokuò)电子烟。2022年3月,我国明令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。然而,近年来有(yǒu)媒体报道,一些伪劣电子烟披上“奶(nǎi)茶杯”“可乐罐”的外衣,有的电子烟被(bèi)调配出各种水果口味,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,被未成年人购买。 青少年应该如何识别和拒绝第一支烟(yān)? 褚水莲表示,这需要青少年从学会(xuéhuì)识别、主动拒绝、寻求支持3个维度(wéidù)入手—— 学会识别:传统香烟多为标准烟盒包装,较易(jiàoyì)识别,但电子(diànzi)烟形式多样,非法电子烟还可能伪装成“奶茶杯”“U盘”“卡通挂件”等(děng)日常物品,还有不法分子假借电子烟添加违禁的毒品成分(chéngfèn)。因此,对于不明成分的陌生食品、饮料等,建议青少年一律不吃、不尝、不吸。 主动(zhǔdòng)拒绝:当(dāng)同伴说“就抽一口,没事(méishì)的(de)”“抽完不会上瘾”时,坚定拒绝“试吸”邀请。因为尼古丁的成瘾性极强,第一口就可能让大脑产生依赖。有数据显示,青少年尝试吸烟后,30%的人会在1年内成瘾。 寻求支持:如果经常被(bèi)同伴劝烟或(huò)发现校园周边有(yǒu)售卖电子烟的情况,及时告诉家长或班主任。寻找同样拒绝吸烟的同学,组成“健康小组”。此外,青少年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“无烟(wúyān)校园”讲座、禁毒防艾宣传等,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烟草的危害。 为吸引青少年消费,一些电子烟商家打出(dǎchū)“时尚无害(wúhài)”“口味多样”等(děng)标签,将电子烟包装成“潮流单品”。褚水莲指出,这些营销(yíngxiāo)本质上是利用年轻人追求个性化(gèxìnghuà)和感官刺激的心理特点,降低其警惕性。事实上,这些电子烟调味剂加热后会产生甲醛、苯等有毒物质,长期吸入不仅会损伤肺部纤毛,还可能引发慢性咽炎、哮喘甚至肺癌。 有人说,电子烟里没有尼古丁(nígǔdīng),所以“电子烟不是(búshì)烟”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 “这是偷换概念,如果你相信电子烟里(yānlǐ)没有尼古丁,就上当了。”褚水莲说,多数电子烟仍含有尼古丁,即使标称“无尼古丁”的(de)产品,也可能通过(tōngguò)尼古丁盐等隐蔽形式添加。从医学层面看,电子烟与传统香烟危害同源。两者均产生(chǎnshēng)气溶胶,含有尼古丁、重金属(如镍、铅)、致癌物质(如亚硝胺)。电子烟中的某些有害物质甚至比(bǐ)传统香烟更高,如电子烟加热液体(yètǐ)产生的丙烯醛(bǐngxīquán)(一种强烈刺激呼吸道的毒素)含量比传统香烟高15—20倍。 值得一提的是,传统香烟每支含1—2毫克尼古丁,而一些电子烟烟油的尼古丁浓度可达50毫克/毫升。褚水莲提醒,青少年可能(kěnéng)因(yīn)口味偏好而频繁(pínfán)抽吸、增加使用量,导致实际尼古丁摄入量远超(yuǎnchāo)预期。如果不小心摄入过量,可能导致恶心、呕吐,严重(yánzhòng)时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(shènzhì)呼吸衰竭。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使用过电子烟的青少年,尝试传统香烟的风险是未使用者的3.6倍,且更容易发展(fāzhǎn)为每日吸烟者。 “此外,电子烟同样会(huì)产生二手烟危害。”褚水莲提醒,电子烟加热溶液(róngyè)产生的二手气溶胶(电子烟的二手烟)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,其中包括可吸入颗粒物、丙二醇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、重金属和尼古丁等,而(ér)非像很多营销宣传的仅仅(jǐnjǐn)是“水蒸气”而已。因此,周围的人吸入后,也会对身体健康(shēntǐjiànkāng)产生危害。 烟草对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的危害性更大 众所周知,吸烟(xīyān)对肺不好(bùhǎo)。其实,吸烟的危害远不止于此,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恶性肿瘤(èxìngzhǒngliú)……都与吸烟有密切关系。 褚水莲介绍,烟草(yāncǎo)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(duōzhǒng)化学物质,大多数对人体有害,其中(qízhōng)至少69种明确致癌,如多环芳烃、亚硝胺等。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黄金期的青少年,吸烟的危害更大。 “青少年(qīngshàonián)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对有害物质(yǒuhàiwùzhì)的敏感性更高,修复能力更弱。”褚水莲介绍,吸烟会严重损害青少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,并且会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(fāshēng)。研究证明,开始吸烟年龄(niánlíng)越小、吸烟量越大、吸烟年限越长,烟草对身体造成(zàochéng)的危害越严重。 “无论是传统烟草还是电子烟,青少年尝试(chángshì)吸第一支烟后,很容易养成吸烟习惯。”褚水莲解释,这与青少年大脑发育特点密切相关。人(rén)的(de)大脑要到25岁左右(zuǒyòu)才完全发育成熟。在12—24岁的青少年时期(shíqī),大脑中负责控制冲动、做决策的前额叶还没长好,此时青少年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,一旦接触尼古丁,更容易成瘾。 有人说,偶尔(ǒuěr)吸一支烟不会上瘾吧? “这个(zhègè)想法很危险,它严重低估了尼古丁的成瘾性。有研究表明,哪怕只吸一次烟,也可能(néng)让人上瘾(shàngyǐn)。”褚水莲介绍,有研究表明,一旦接触尼古丁,三人中约有一人会成瘾,且青少年成瘾速度(sùdù)更快。尼古丁作为核心成瘾成分,能在10秒内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,让人产生短暂的愉悦感。青少年大脑对多巴胺的反应特别敏感,吸烟带来的快感(kuàigǎn)强度是正常活动的2—3倍(bèi),但这种快感会迅速(xùnsù)消退,迫使吸烟者不断加大剂量,形成恶性循环。 褚水莲介绍,一般在刚开始的时候,吸烟者吸烟支数并不多,吸烟频率也不高。但在尼古丁极强的成瘾性作用下,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,大脑的形态、功能(gōngnéng)发生改变(biàn),吸烟习惯(xíguàn)逐渐养成,吸烟者的吸烟量与吸烟频率会逐渐增加(zēngjiā),烟瘾变大。这种(zhèzhǒng)烟瘾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,称为烟草依赖。 更麻烦的(de)是,青少年的大脑还在(zài)发育中,可塑性(kěsùxìng)很强。褚水莲提醒,尼古丁会(huì)改变青少年的大脑结构,重塑奖赏通路,埋下“成瘾”的种子(zhǒngzi),其影响可能持续终身。青少年大脑额叶发育不完善,自控力较差,吸烟会进一步损害额叶发育,影响情绪控制和注意力。研究发现,吸烟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、冲动行为,甚至形成不良社交(shèjiāo)群体。 “预防的(de)关键在于阻止首次接触(jiēchù)。”褚水莲提醒,家长、学校和社会需在青少年成长关键期加强教育(jiàoyù),帮助他们远离这个可能影响终身的健康陷阱。 科学治疗让(ràng)戒烟不再艰难 16岁的(de)晨晨(化名)是一名高一学生,成绩十分优异。随着(suízhe)课业压力变大,听说吸烟可以提神的他(tā),开始尝试吸烟。渐渐地,他每天的吸烟量越来越大。考试时,由于烟瘾发作分散了注意力,他的成绩下滑。父母发现(fāxiàn)了他的异样,于是带他来到医院戒烟门诊。在医生的指导(zhǐdǎo)下,晨晨最终成功戒烟。 “对于青少年吸烟者,戒烟门诊主要提供(tígōng)心理行为矫正—环境支持的立体治疗(zhìliáo)体系(tǐxì)。”褚水莲介绍,心理行为矫正包括:动机增强疗法,如使用“决策平衡表”让青少年列出吸烟的利弊,尤其强调对未来目标(如考军校、运动员生涯)的阻碍;认知行为疗法,如识别吸烟触发场景,制定替代行为方案,当(dāng)烟瘾发作(fāzuò)时引导(yǐndǎo)青少年进行“5分钟延迟”,同时进行深呼吸或列举3个不吸烟的好处,削弱“渴求—行为”的条件反射;环境支持,主要是创造良好(liánghǎo)的家庭环境,青少年成功戒烟离不开父母(fùmǔ)双方的支持,父母应与孩子沟通,做好(zuòhǎo)表率,而不是一味地责备。 此外(cǐwài),16岁(suì)以上的(de)青少年可给予药物治疗。研究发现,抽烟者凭借自己的毅力戒烟,能坚持一年以上的,只有3%—5%,戒烟的成功率非常低。但如果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(xià),再加上合适的戒烟药物,戒烟成功率能达到60%左右。 褚水莲强调(qiángdiào),青少年控烟,需要医院、学校、家庭和社会(shèhuì)共同努力,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—— 医院要发挥专业作用,开设青少年戒烟门诊,组织医生(yīshēng)进校园,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,向学生直观(zhíguān)展示(zhǎnshì)吸烟危害。当学校发现学生有吸烟迹象或家庭求助时,医院及时介入提供专业评估,避免问题拖延。 学校要做好日常管理(guǎnlǐ),禁止校园内任何形式的烟草销售和使用;将(jiāng)控烟纳入学生(xuéshēng)行为规范,但避免简单惩罚;老师要关注学生异常表现,如成绩下滑、携带电子烟等;开展预防教育课程(kèchéng),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教会学生拒绝技巧。 家庭要给予正确引导,家长要以身作则,主动戒烟或不在孩子面前吸烟(xīyān);沟通时要注意方式(fāngshì),多(duō)倾听、少指责;帮助孩子解决吸烟背后的问题。 此外,社会力量也要积极参与,例如组织(zǔzhī)戒烟成功的志愿者分享经历;为困难家庭提供(tígōng)免费戒烟产品;开发戒烟APP等辅助工具;媒体传播科学(kēxué)戒烟知识…… “拒绝第一支烟,就是守护青春的健康(jiànkāng)底线(dǐxiàn)。”褚水莲说,最酷的青春,不需要烟雾来点缀,从今天开始,用科学认知武装自己,对(duì)递来的每一支烟说“不”。 问:当面临同伴递烟压力(yālì)时,青少年该如何科学拒烟? 褚水莲:(1)万能拒绝公式:态度+理由(lǐyóu)+转移 态度:微笑摇头,用身体语言(shēntǐyǔyán)表态,明确说“我不抽”,不让对方误以为有(yǒu)商量余地。 理由:“我一闻(yīwén)烟味就咳嗽”“家里有哮喘病人”“我最近(zuìjìn)在练篮球,医生说不能碰这个”。 转移:递上零食(língshí)或者岔开话题,如“哎,你作业写完了吗?”等。 (2)寻找同盟者(zhě):提前观察社交圈中同样不吸烟的人,主动建立(jiànlì)“健康小联盟”。群体拒绝会削弱吸烟者的优越感,甚至(shènzhì)让递烟者产生动摇。 (3)幽默化解+价值重构:用轻松语气打破尴尬,同时暗示吸烟(xīyān)(xīyān)的“不酷”本质。比如,“听说这东西特别毒,你确定不是在整我?”“吸烟会让牙齿变黄、皮肤长皱纹(zhǎngzhòuwén),你想以后拍照都得P图吗?” 问:如果家长发现孩子(háizi)吸烟,能采取打骂这样的强制手段吗? 褚水莲:打骂(dǎmà)方式肯定是没有效的。青少年前额叶皮层尚未(shàngwèi)发育成熟,面对威胁时更易产生恐惧、逆反情绪,而非理性思考。打骂会(huì)触发“战斗—逃跑”反应,导致吸烟行为转入更隐蔽状态,亲子信任破裂,孩子拒绝暴露(bàolù)真实需求。建议采取以下方式: (1)早发现早干预:一旦确认吸烟,24小时(xiǎoshí)内启动沟通,延迟干预会(huì)增加成瘾固化风险,避免“姑息观察”。 (2)个体化评估(pínggū):先了解吸烟类型(卷烟/电子烟)、频率(每日/偶尔)、动机(dòngjī)(社交/减压),再制定方案。 (3)家庭参与:父母需同步调整行为,如家长戒烟,避免(bìmiǎn)“双重标准”削弱干预效果(xiàoguǒ)。 (4)正向(zhèngxiàng)强化为主:用奖励机制替代惩罚,如戒断1周后兑现孩子期待的活动,强化自我效能感(gǎn)。 (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王美华) 《人民日(rì)报海外版》(2025年05月30日第09版)
老旧小区换新颜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