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曾是“全县最年轻的副乡长”,自学3年成为全国首位视障公证员,28年后获评“全国自强模范”
他曾是“全县最年轻的副乡长”,自学3年成为全国首位视障公证员,28年后获评“全国自强模范”
他曾是“全县最年轻的副乡长”,自学3年成为全国首位视障公证员,28年后获评“全国自强模范”5月16日,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(biǎozhāng)大会在北京召开。大会表彰了200名“全国自强模范”,其中包括全南县司法局一级主任科员李德华。这位58岁的视障(shìzhàng)法律工作者,以法为炬(wèijù)点亮残障人士希望之光。
李德华首创的“法明心亮”普法(pǔfǎ)培训班,被中国盲人(mángrén)协会列为公益服务引领项目向全国(quánguó)推广。30余年来,他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.3万余人次,为残障者、困难家庭减免费用10万余元,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(jīngjìsǔnshī)逾千万元。
系(xì)全国首位视障公证员
“能在退休前去一次北京人民大会堂,我感到很荣幸。”5月19日,回到江西(jiāngxī)的李德华向记者讲起此次进京的经历时难掩激动(jīdòng)。
谈及30余年前视力(shìlì)严重受损(shòusǔn)的“噩梦”,李德华沉默片刻:“当时,我觉得天要塌下来了……”说到这里,他抿(mǐn)了抿嘴,用手摸了摸双眼。
停顿十余秒后,他将藏在心底的往事娓娓道来。1992年,李德华当选全南县寨下乡(现龙源坝镇)副乡长。“那年我25岁(suì),是(shì)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副乡长。”然而(ránér),一场疾病改变了他的人生。
1994年,李德华因疾病导致视力急剧下降,在组织的关心帮助下,他被调到全南县司法局公证处(gōngzhèngchù)工作。在公证处,他担任书记员一职。虽然视力下降,但还能模糊地(móhúdì)看清物体,一次工作中他不慎打落(dǎluò)一个水杯。尽管这是一个普通人都会(huì)犯的错误,但在当时引起了非议。
“看呐,他打碎(dǎsuì)了一个杯子,果然看不见了。”“是啊,以后不知道要打碎多少东西。”刺耳的议论声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,压得李德华几乎丧失生活的勇气。后来在家人、亲友、同事的关心(guānxīn)和(hé)帮助下,他从绝望中渐渐走(zǒu)了出来。
为了尽快适应工作,李德华买来学习机,在(zài)家偷偷(tōutōu)练习打字。为了解决读书、学习、文字处理等(děng)问题,他用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读屏软件,在网上报名学习无鼠标操作电脑(diànnǎo)的各项课程(kèchéng)。经过无数次的尝试,他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电脑工作流程,并熟练掌握在电脑上浏览新闻、读书、编辑文档等技能。
为尽快取得公证员资格证书,在当时没有复习资料的情况下,李德华利用尚存(shàngcún)的视力认真阅读《司法手册》。“一切从零开始,白天上班跟着前辈(qiánbèi)学习,晚上靠着仅存的视力自学(zìxué)到凌晨。”李德华说。
1997年,在同事温小军的(de)陪同(péitóng)下,李德华远赴南昌参加全国公证员资格统一考试,最终以高分通过,成为全国首位视障(shìzhàng)公证员。然而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一次独自回家的经历,让李德华刻骨铭心。因一处材料差错与(yǔ)同事争执,他赌气摸黑走上机动车道,险些被疾驰的车辆撞倒。同事从身后拉住他:“你太要强了(le)(le)!”这句话刺痛了他。
“视障者需要的不是怜悯,而是平等的尊严!”从此,李德华给(huágěi)自己立下(lìxià)铁律(tiělǜ)——将常见的公证业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整理出来,把常见的公证业务所涉及的询问笔录(bǐlù)、核实笔录、公证文书(wénshū)等制作成模板。“我眼睛看不清,但法律容不得模糊。”30余年来,他经手的1万余件公证案件,无一出错,无一被投诉。
甘当(gāndāng)群众的“出气筒”
2018年8月(yuè),李德华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(diànhuà)。电话里,一位(yīwèi)自称姓钟的老人声音颤抖地诉说困境:“我(wǒ)双目失明,儿子在广东务工时意外离世,家中存款因不知道密码无法取出,按揭房屋因断供面临被银行拍卖。”
李德华(huá)立即着手(zhuóshǒu)了解情况,发现钟某家庭困难,儿子去世后更是雪上加霜。他一边安抚钟某的(de)情绪,一边联系(liánxì)当地村干部协助准备公证材料(cáiliào)。尽管自身视力存在障碍,李德华仍坚持在同事陪同下驱车30公里,前往钟某家中提供服务。面对钟某无力支付公证费的情况,他积极奔走,为其减免2000余元公证费,并将其列为长期帮扶对象。
这样的故事常常伴随他(tā)左右。一天早上(zǎoshàng),一对情绪激动的夫妇冲(chōng)进公证处。女子陈某手持一张9万元的银行存单,要求开具证明取款。原来,这笔存款(cúnkuǎn)属于她已故的母亲,而复杂的家庭关系让继承权问题变得(biàndé)棘手——其母经历两段婚姻,继父及同胞、继兄弟姐妹共7人均可能涉及继承权。
当公证人员告知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时,陈某突然发火,高声指责公证处“刁难”,声称是她独自一人赡养母亲,其他兄弟姐妹(xiōngdìjiěmèi)无权继承。她用手机拍摄公证处办公场景,扬言要上网曝光并投诉(tóusù)。现场一度(yídù)剑拔弩张,李德华(huá)的同事欲报警处理。
李德华闻讯赶来(wénxùngǎnlái),先是制止冲突升级(shēngjí),随后拿出继承公证告知书,逐一讲解法律条文。经过李德华一个小时的耐心(nàixīn)劝导,陈某逐渐平复情绪,最终红着眼眶(yǎnkuàng)致谢:“为这事我跑遍了各个单位,受尽了委屈,只有您肯耐心解释……”
事后,同事问及妥善处理这类事件的秘诀时,李德华坦言:“公证处作为一个(yígè)法律服务窗口,对于有些群众(qúnzhòng)来说,它是办事(bànshì)的最后一道关口。办事之前,群众往往(wǎngwǎng)跑了多个单位。对于公证需要提供的各类材料,群众易产生怨气。我们要善于接纳群众的怨气,甘当群众的‘出气筒’,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办好事(bànhǎoshì)。”
法明心亮的“追光者(zhě)”
李德(lǐdé)华对残障群体的处境感同身受,主动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。
陈某在竹制品厂作业时(shí)不慎失去5根(gēn)手指,而又无力承担律师代理费。了解(liǎojiě)相关情况后,李德华免费代理诉讼,最终为其争取到近20万元的(de)赔偿金。过去10余年间,李德华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调解现场、法庭内外,为残障者带去希望。
2021年,李德华组建(zǔjiàn)全国首个为(wèi)残障者(zhě)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“德华法询”微信群,使残障者、孤寡老人等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法律服务。目前,该(gāi)微信群中有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。4年来,他累计为网友解答法律问题3000余件次。
2022年11月(yuè),李德华当选赣州市盲人(mángrén)协会主席后,对全市18个县(市、区)的视障者进行了一次摸底(mōdǐ)调查,“法律知识欠缺,是视障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。”
“学法才能自立,懂法方能自强。”在(zài)李德华看来,比打赢官司更重要的(de)是让视障者成为自己命运的“掌灯人”。
秉持这样的理念,李德华在全国(quánguó)首创“法明心亮”普法培训班,将心理辅导与法律(fǎlǜ)知识普及相结合,培养视障骨干力量,让他们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带动视障群体。截至目前,“法明心亮”普法培训班已举办15期,惠及1000余名视障学员。这一(zhèyī)模式点燃了视障群体的学习热情,被中国盲人(mángrén)协会列为公益(gōngyì)服务引领项目向全国推广。
李德(lǐdé)华30余年(yúnián)如一日,始终奋战在公证工作一线,曾获得“全国自强模范”、江西省“新时代赣鄱先锋”、江西省“公证质量先进个人”、赣州市“优秀公证员(gōngzhèngyuán)”、赣州市“敬业奉献好人”等称号。


5月16日,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(biǎozhāng)大会在北京召开。大会表彰了200名“全国自强模范”,其中包括全南县司法局一级主任科员李德华。这位58岁的视障(shìzhàng)法律工作者,以法为炬(wèijù)点亮残障人士希望之光。
李德华首创的“法明心亮”普法(pǔfǎ)培训班,被中国盲人(mángrén)协会列为公益服务引领项目向全国(quánguó)推广。30余年来,他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.3万余人次,为残障者、困难家庭减免费用10万余元,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(jīngjìsǔnshī)逾千万元。

系(xì)全国首位视障公证员
“能在退休前去一次北京人民大会堂,我感到很荣幸。”5月19日,回到江西(jiāngxī)的李德华向记者讲起此次进京的经历时难掩激动(jīdòng)。
谈及30余年前视力(shìlì)严重受损(shòusǔn)的“噩梦”,李德华沉默片刻:“当时,我觉得天要塌下来了……”说到这里,他抿(mǐn)了抿嘴,用手摸了摸双眼。
停顿十余秒后,他将藏在心底的往事娓娓道来。1992年,李德华当选全南县寨下乡(现龙源坝镇)副乡长。“那年我25岁(suì),是(shì)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副乡长。”然而(ránér),一场疾病改变了他的人生。
1994年,李德华因疾病导致视力急剧下降,在组织的关心帮助下,他被调到全南县司法局公证处(gōngzhèngchù)工作。在公证处,他担任书记员一职。虽然视力下降,但还能模糊地(móhúdì)看清物体,一次工作中他不慎打落(dǎluò)一个水杯。尽管这是一个普通人都会(huì)犯的错误,但在当时引起了非议。
“看呐,他打碎(dǎsuì)了一个杯子,果然看不见了。”“是啊,以后不知道要打碎多少东西。”刺耳的议论声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,压得李德华几乎丧失生活的勇气。后来在家人、亲友、同事的关心(guānxīn)和(hé)帮助下,他从绝望中渐渐走(zǒu)了出来。
为了尽快适应工作,李德华买来学习机,在(zài)家偷偷(tōutōu)练习打字。为了解决读书、学习、文字处理等(děng)问题,他用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读屏软件,在网上报名学习无鼠标操作电脑(diànnǎo)的各项课程(kèchéng)。经过无数次的尝试,他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电脑工作流程,并熟练掌握在电脑上浏览新闻、读书、编辑文档等技能。
为尽快取得公证员资格证书,在当时没有复习资料的情况下,李德华利用尚存(shàngcún)的视力认真阅读《司法手册》。“一切从零开始,白天上班跟着前辈(qiánbèi)学习,晚上靠着仅存的视力自学(zìxué)到凌晨。”李德华说。
1997年,在同事温小军的(de)陪同(péitóng)下,李德华远赴南昌参加全国公证员资格统一考试,最终以高分通过,成为全国首位视障(shìzhàng)公证员。然而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一次独自回家的经历,让李德华刻骨铭心。因一处材料差错与(yǔ)同事争执,他赌气摸黑走上机动车道,险些被疾驰的车辆撞倒。同事从身后拉住他:“你太要强了(le)(le)!”这句话刺痛了他。
“视障者需要的不是怜悯,而是平等的尊严!”从此,李德华给(huágěi)自己立下(lìxià)铁律(tiělǜ)——将常见的公证业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整理出来,把常见的公证业务所涉及的询问笔录(bǐlù)、核实笔录、公证文书(wénshū)等制作成模板。“我眼睛看不清,但法律容不得模糊。”30余年来,他经手的1万余件公证案件,无一出错,无一被投诉。
甘当(gāndāng)群众的“出气筒”
2018年8月(yuè),李德华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(diànhuà)。电话里,一位(yīwèi)自称姓钟的老人声音颤抖地诉说困境:“我(wǒ)双目失明,儿子在广东务工时意外离世,家中存款因不知道密码无法取出,按揭房屋因断供面临被银行拍卖。”
李德华(huá)立即着手(zhuóshǒu)了解情况,发现钟某家庭困难,儿子去世后更是雪上加霜。他一边安抚钟某的(de)情绪,一边联系(liánxì)当地村干部协助准备公证材料(cáiliào)。尽管自身视力存在障碍,李德华仍坚持在同事陪同下驱车30公里,前往钟某家中提供服务。面对钟某无力支付公证费的情况,他积极奔走,为其减免2000余元公证费,并将其列为长期帮扶对象。
这样的故事常常伴随他(tā)左右。一天早上(zǎoshàng),一对情绪激动的夫妇冲(chōng)进公证处。女子陈某手持一张9万元的银行存单,要求开具证明取款。原来,这笔存款(cúnkuǎn)属于她已故的母亲,而复杂的家庭关系让继承权问题变得(biàndé)棘手——其母经历两段婚姻,继父及同胞、继兄弟姐妹共7人均可能涉及继承权。
当公证人员告知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时,陈某突然发火,高声指责公证处“刁难”,声称是她独自一人赡养母亲,其他兄弟姐妹(xiōngdìjiěmèi)无权继承。她用手机拍摄公证处办公场景,扬言要上网曝光并投诉(tóusù)。现场一度(yídù)剑拔弩张,李德华(huá)的同事欲报警处理。
李德华闻讯赶来(wénxùngǎnlái),先是制止冲突升级(shēngjí),随后拿出继承公证告知书,逐一讲解法律条文。经过李德华一个小时的耐心(nàixīn)劝导,陈某逐渐平复情绪,最终红着眼眶(yǎnkuàng)致谢:“为这事我跑遍了各个单位,受尽了委屈,只有您肯耐心解释……”
事后,同事问及妥善处理这类事件的秘诀时,李德华坦言:“公证处作为一个(yígè)法律服务窗口,对于有些群众(qúnzhòng)来说,它是办事(bànshì)的最后一道关口。办事之前,群众往往(wǎngwǎng)跑了多个单位。对于公证需要提供的各类材料,群众易产生怨气。我们要善于接纳群众的怨气,甘当群众的‘出气筒’,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办好事(bànhǎoshì)。”
法明心亮的“追光者(zhě)”
李德(lǐdé)华对残障群体的处境感同身受,主动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。
陈某在竹制品厂作业时(shí)不慎失去5根(gēn)手指,而又无力承担律师代理费。了解(liǎojiě)相关情况后,李德华免费代理诉讼,最终为其争取到近20万元的(de)赔偿金。过去10余年间,李德华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调解现场、法庭内外,为残障者带去希望。
2021年,李德华组建(zǔjiàn)全国首个为(wèi)残障者(zhě)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“德华法询”微信群,使残障者、孤寡老人等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法律服务。目前,该(gāi)微信群中有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。4年来,他累计为网友解答法律问题3000余件次。
2022年11月(yuè),李德华当选赣州市盲人(mángrén)协会主席后,对全市18个县(市、区)的视障者进行了一次摸底(mōdǐ)调查,“法律知识欠缺,是视障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。”
“学法才能自立,懂法方能自强。”在(zài)李德华看来,比打赢官司更重要的(de)是让视障者成为自己命运的“掌灯人”。
秉持这样的理念,李德华在全国(quánguó)首创“法明心亮”普法培训班,将心理辅导与法律(fǎlǜ)知识普及相结合,培养视障骨干力量,让他们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带动视障群体。截至目前,“法明心亮”普法培训班已举办15期,惠及1000余名视障学员。这一(zhèyī)模式点燃了视障群体的学习热情,被中国盲人(mángrén)协会列为公益(gōngyì)服务引领项目向全国推广。
李德(lǐdé)华30余年(yúnián)如一日,始终奋战在公证工作一线,曾获得“全国自强模范”、江西省“新时代赣鄱先锋”、江西省“公证质量先进个人”、赣州市“优秀公证员(gōngzhèngyuán)”、赣州市“敬业奉献好人”等称号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