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读|从复制到原创,莆田油画“风光”可期
深读|从复制到原创,莆田油画“风光”可期
深读|从复制到原创,莆田油画“风光”可期
《福建日报》2025年7月(yuè)2日第08版
一支小画笔,绘就一个大产业(chǎnyè)。莆田(pútián)与深圳、厦门并称全国三大油画产业基地,油画产业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重点发展的(de)六大细分门类之一(zhīyī),形成集创作、生产、交易、展览、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油画产业链。目前,莆田已建成两大产业集聚地,据(jù)不完全(wánquán)统计,全市拥有2万多名画家、画师、画商等从业人员,年产值30多亿元,占全国份额的30%左右。
近年来,面对市场竞争加剧、人才队伍流失、销售渠道转变、关税壁垒升级等多重挑战,莆田油画产业不断(bùduàn)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并(bìng)通过打造(dǎzào)原创IP、开发衍生品、推动跨界融合等,进一步推动油画产业转型(zhuǎnxíng)升级,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。
启航 产业迁徙 迎来机遇(jīyù)
近日,记者走进位于仙游县城师范路附近的时敢油画(yóuhuà)工作室,中国美协(měixié)会员、油画家王永声正在专注地创作一幅新作。年近八旬的他(tā)精神矍铄,思维敏捷,十分健谈。
提起莆田的油画产业,王永声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(míngzì)。他(tā)是土生土长的仙游人,插过队,学过画,还做过木工。1979年,33岁(suì)的王永声前往香港谋生。朋友知道他有绘画功底,便介绍他手绘电影海报。后来他又接触油画行画,开始(kāishǐ)以画谋生。1983年,赚到(dào)第一桶金的王永声返乡创业,创办了仙游首家油画制作公司——西园画社,招收(zhāoshōu)学员手工绘制油画行画。
仙游国际油画城内,一位画商在直播带货。(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)
油画(yóuhuà)起源于西方,欧美国家有将油画用于居家装饰的(de)习惯(xíguàn),一些画师便开始临摹复制名画出售,这类油画也被称作行画或商品画。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,临摹复制油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,渐渐地,欧美地区的油画行画产业转移至亚洲(yàzhōu)当时较早发展的韩国及中国香港、台湾(táiwān)等地,之后又逐步转移到中国内地来。
10多年间,西园画社培养(péiyǎng)了上千名油画学员,不少学员从学徒变成了师傅,自己创办画室、招收学员。如此周而复始,当地(dāngdì)油画行画行业涌入大量人员。“那些年,公司有(yǒu)几百名画工(huàgōng)、画师为出口订单绘制油画。”王永声回忆道,彼时他从香港的贸易公司接订单、取样板(yàngbǎn),再拿到仙游给画工、画师们绘制,因为商品画刚开始在内地兴起(xīngqǐ),竞争少、订单多,基本不愁销路。
20世纪80年代初,画师刘(liú)国泰在莆田(pútián)创办了集友公司,以油画(yóuhuà)出口为主要业务。王永声、刘国泰成为莆田油画产业的开拓者,拉开了莆田油画产业兴起的序幕。
为了能在更(gèng)短时间内画出更多的画作,莆田的画工、画师们总结、摸索出一套区别于学院派的绘画经验、技巧,他们常以作坊式的“流水线(liúshuǐxiàn)作业”模式作画:有的专门(zhuānmén)画人物,有的专门画风景,有的专门画房子;每名画工专门负责油画(yóuhuà)的某一部分,画完后就传给下一个画工,分工协作(fēngōngxiézuò),提升效率。
“主要是临摹名家作品、田园风景、人物肖像等,量大价低,当时海外市场需要这样的(de)画。”16岁(suì)时,魏金椿走进王永声开办(kāibàn)的画室学画,从此,油画改变了他的命运。多年后,他成为福建省油画行业协会会长、仙游国际油画城创始人。在他的记忆里,当时,画工、画师们的收入(shōurù)可达几千甚至上万元,临摹画作是一门(yīmén)非常吃香的手艺活。
莆田(pútián)油画(yóuhuà)产业(chǎnyè)从无到有(cóngwúdàoyǒu)、异军突起,一时间,各类画室、画廊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市各地,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,约有6万莆田籍从业人员,成就了油画年销售20亿元的轻工业奇迹。“油画产业在我国的兴起,实际上是欧美地区油画产业迁徙带来的,莆田人抓住(zhuāzhù)了这一机遇。”魏金椿说。
琳琅满目的微型油画(yóuhuà)工艺品摆件 陈盛钟 摄
奋进(fènjìn) 搭建平台 抱团发展
莆田国际油画城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肖厝社区(shèqū),这里画室、商铺鳞次栉比(líncìzhìbǐ),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作渐次陈列,艺术、商业、生活在这里交融出独特(dútè)的城市气质……
然而,莆田(pútián)油画产业的(de)崛起并非一帆风顺。进入21世纪,油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彼时,莆田油画产业仍以小作坊、小散户居多(jūduō),没有形成产业集聚,也无展销平台,油画销售渠道大多依赖(yīlài)外地(dì)画商转手,发展面临掣肘。不少从业者转入其他行业,还有很多人离开莆田,辗转深圳、厦门、义乌等地发展。
在“中国油画第一村”深圳(shēnzhèn)大芬村,便聚集了大批操着“莆田腔”的油画从业人员。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国华(chénguóhuá)早年曾在那里打拼多年,在他看来,大芬村的成功不仅在于“市场之手”的推动,更(gèng)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和扶持:当地在大芬村打造深圳文博会(wénbóhuì)分会场,20多年间从未中断;投资上亿元修建大芬美术馆,作为油画展示、展览场所;成立拍卖公司(gōngsī),帮助画家们扩大(kuòdà)知名度……
省工艺美术(gōngyìměishù)大师陈国华与妻子林海英在创作油画。(受访者供图)
其时,大芬油画产业的盛名,也让莆田的决策者受到震动(zhèndòng)。很快,当地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,在人才、创作、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予以支持,因地制宜(yīndìzhìyí)打造油画产业链。举办国际油画订货会,吸引国内外众多采购商(cǎigòushāng)会聚莆田选购油画;组织画商、画家参加各类(gèlèi)展会,扩大(kuòdà)莆田油画产业知名度。
靠单打独斗(dāndǎdúdòu)的(de)创业艰辛,莆田油画业界深有体会,“抱团建群”的呼声由来已久。2007年,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成立,莆田油画人有了自己的“娘家”,也形成了攥指成拳(quán)的力量。
2012年,在城(chéng)厢区委、区政府的(de)支持(zhīchí)下,由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牵头,成片租赁并改造位于广化寺旁的新南小区内的200多坎店面,建设莆田国际油画城。同时,设立莆田国际油画城管委会专门机构,服务(fúwù)油画产业具体事务,并对入驻商铺制定(zhìdìng)了油画产业扶持政策。
2017年底,由于广化寺片区实施(shíshī)改造,莆田国际(guójì)油画城整体搬迁至肖厝安置区。新址分为艺术(yìshù)A区、艺术B区和中国(国际)油画交易中心3个区域,总面积约3.1万平方米,目前集聚了130多家油画商户及10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,形成集油画创作、展示(zhǎnshì)、销售、艺术交流(yìshùjiāoliú)、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油画产业集散地。
主营油画(yóuhuà)配套供应链生意的夏前兵,在莆田国际油画城及周边区域开设了油画制作工厂及多间画室(huàshì)、画材商铺。“我们跟60多家画室建立了合作关系,复制画交给喷绘机器生产(shēngchǎn),手工绘制订单则分给同行一起画。”夏前兵表示,从早期的海外行画到现在的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产业模式,抱团发展可以降成本(chéngběn)、增效益,释放(shìfàng)出“乘法效应”。
在仙游县,2009年,由仙游县油画(yóuhuà)行业协会牵头、政府(zhèngfǔ)扶持,在老城区田埁底设置油画临时一条街,打造油画产业聚集地。此后,协会又发起设立鲤南油画城。2019年,位于仙游工艺产业园的仙游国际(guójì)油画城建成投用。如今,这个总建筑面积(jiànzhùmiànjī)约9.1万平方米的大型油画创作基地(jīdì)和专业市场,已吸引超过600家(jiā)画室、直播、电商商户等入驻。
位于仙游工艺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的仙游国际油画城 陈盛钟 摄
转型 原创引领 多元融合(rónghé)
《海神妈祖(māzǔ)》《踏伞行》《大且喜》……在陈国华的德宝阁工作室中,莆田本土文化元素(yuánsù)的油画比比皆是,传统文化与西方油画技法完美融合(rónghé),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。
16年前,陈国华从(cóng)深圳大芬村回到家乡莆田,开始了从临摹画师(huàshī)到原创画师的转型历程。这些年来,他与妻子林海英全身心投入妈祖信俗和莆仙戏系列油画创作中,创作出近百幅既有厚重文化底蕴又具(jù)鲜明时代特征的原创油画作品,获得国家级金奖20多项。这些作品有的在(zài)美术馆等机构展示,还有的被人高价(gāojià)购买收藏。
穷则变(qióngzébiàn),变则通。陈国华的(de)转型之路,是莆田油画产业新变局的一个缩影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(hòu),油画出口订单量大幅下跌,让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的油画出口行业遭受重创,一个个画室、画铺相继关门。不过,仍在坚守的画家、画商们并未因此一蹶不振。为应对挑战,莆田油画业界将(jiāng)目光转移至国内市场(shìchǎng),由(yóu)出口转向内销,同时尝试向原创绘画转型,原创作品开始(kāishǐ)增长。
“走商品画(huà)定制和原创(yuánchuàng)并举、国内市场(shìchǎng)与国外市场并重的道路。”莆田市油画艺术(yìshù)(yìshù)产业(chǎnyè)协会会长朱金柏说,近年来,国内油画消费市场蓬勃发展,尤其是家居装饰画市场规模逐渐扩大,与出口形成平分秋色的局面。而在高端艺术市场,原创油画作品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收藏家。如今,在莆田追求原创已成为一种趋势,艺术创作氛围日渐浓厚。
除了广阔的(de)市场前景,内销油画的单价基本都高于出口油画,这也成为业界开发国内市场的一大动力。“内销的原创油画价格一般都在几千元,是(shì)出口油画的数倍。”中国美协会员、艺路同行画室主理人(rén)陈国英的一幅原创画曾卖出(màichū)近20万元的高价,他认为(rènwéi),国人已逐渐了解和接受油画艺术,对油画的档次要求不断提高。
衍生品市场,是当下文化艺术领域(lǐngyù)的投资热地。莆田油画界结合新兴市场特点,将油画与(yǔ)不同元素融合,开发符合(fúhé)消费者实际需求的油画衍生品。比如,将油画与工艺品、木雕、鞋业、服装等领域结合,推动跨界融合、互促共赢,让(ràng)油画作品衍创成文化产品、生活消费品,进入大众视线(shìxiàn)和百姓生活。
安放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(de)巨型屏风画《松青鹤白东方红》,由仙游国画(guóhuà)大师李耕创作,是央视新闻联播中出镜率最高的一幅画作。福建省油画(yóuhuà)行业协会研发组将其制作成缩小版的微型油画作品,并用红木外框装裱,打造成一款精美的工艺品摆件(bǎijiàn),销量(xiāoliàng)十分红火。目前,研发人员已开发出20多款油画工艺品摆件。
当前,莆田(pútián)新一代的(de)画(huà)商、画师们还主动出击、创新(chuàngxīn)求变,发力铝版印刷画、陶瓷印刷画,发展乡村彩绘、3D彩绘、肖像画、家装(jiāzhuāng)等个性化定制业务,并接受大型酒店、文化展览馆等场所订单,进入“油画+”发展新阶段。“油画产品创新势在必行,只有接地气、定位精准又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才能受到市场青睐。”朱金柏表示。
福建省油画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清忠介绍其创作(chuàngzuò)的(de)戏曲人物油画。陈盛钟 摄
展望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(qī)
“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在小黄车里下单……”子夜时分(shífēn),璐笛蓉文化(wénhuà)艺术公司的直播间依然(yīrán)灯火通明,主播们正声情并茂地推介各种油画产品。
璐笛蓉文化艺术公司(gōngsī)由福建省油画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清忠创办,其瞄准“短视频+直播(zhíbō)+3D复刻”新(xīn)赛道,让油画在直播间里实现雅俗共赏。“公司在抖音、视频号都有账号,积累了10多万粉丝。”朱清忠说,自己通过(tōngguò)视频号记录创作过程,抖音直播间每天直播10多个小时(xiǎoshí),月销售额三四十万元。今年,还在拼多多(duōduō)跨境电商平台开店,试水海外市场。
近年来,随着短视频(shìpín)、直播(zhíbō)带货的崛起,莆田油画产业正在产生新的化学反应。
“紧跟风口,引导油画企业发展直播电商,孵化(fūhuà)更多艺术品垂直领域的(de)优质IP。”莆田国际油画城产业(chǎnyè)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思捷介绍,油画城设立了面积(miànjī)1000多平方米的共享直播间,引进优质直播运营(yùnyíng)团队,通过代运营、陪跑、短视频优化(yōuhuà)等,助力传统油画工作室转型,打造和孵化油画家个人IP、油画电商品牌等,进一步提高油画艺术工作者知名度和油画作品艺术附加值。
告别临摹复制,走向原创道路并非易事,面临着一道道(yīdàodào)“门槛”,其中人才资源(réncáizīyuán)瓶颈问题备受关注。
作为将油画(yóuhuà)产业(chǎnyè)带回家乡的“吃螃蟹(chīpángxiè)者”,王永声也是最早走上原创(yuánchuàng)之路的油画家之一。这些年来,他创作了1600多幅原创油画作品,并开创“浮彩新韵”新画法。他认为,油画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技术人才,要加大油画产业人才引进、培育工作,引导画工、画师走出自身的特色路,抢占(qiǎngzhàn)价值链高端。
在莆田国际油画城,除了传统的“师徒制”培训(péixùn),油画城产业发展(fāzhǎn)中心还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校企合作,联合培养油画人才。通过定期举办技能竞赛、名师讲座、采风创作展等(zhǎnděng)活动,推动画师参加各种展会,提升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(nénglì)。在这里(zhèlǐ),政府精心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务中心,提供法律、财务、项目孵化等服务,方便(fāngbiàn)画家安心作画、企业安心经营。
版权保护是保障创作(chuàngzuò)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。随着莆田国际油画城荣膺(róngyīng)全国版权示范园区称号,越来越多的油画家为(wèi)自己的原创(yuánchuàng)作品申请版权证书,为作品转化提供法律保障。中国美协会员、油画家卓朝晖致力于莆仙乡土题材创作,其(qí)创作的提线木偶、元宵跳火、乡戏等题材作品多次获奖。迄今,他的上百幅(bǎifú)画作已申请了版权登记。“通过版权来提高收益,将会是未来趋势。”卓朝晖说。
莆田(pútián)学院文化与(yǔ)传播学院院长(yuànzhǎng)帅志强表示,要主动拥抱市场变化,持续深化“艺术+”产业生态,推动莆田油画产业在国内国际开辟更大市场。未来,还可通过艺术衍生品研发、人工智能赋能(fùnéng)等,不断创造新增长点,推动莆田从“油画工厂”向“艺术创新高地”跃迁。
在传承(chuánchéng)与创新中,莆田油画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。
位于荔园路旁的莆田国际油画城A区(qū) 林鹏 摄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