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传捷报!大河村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再传捷报!大河村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再传捷报!大河村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大河网讯(记者 莫韶华)6月14日,2025年文化(wénhuà)和(hé)遗产日当天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同时再传捷报,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(gōngyuán)(gōngyuán)名单,河南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。
至此,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评定(píngdìng)65家,分布在全国21个省(区(qū)、市)。
大河村(dàhécūn)遗址(yízhǐ)距今7000年至3500年,是一处蕴涵(yùnhán)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及夏、商文化的大型古代(gǔdài)聚落遗址。因为拥有华夏民族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——仰韶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,是黄河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,大河村遗址被誉为“仰韶文化的标尺”。
“就出土(chūtǔ)文物而言,大河村遗址(yízhǐ)最为典型、最具特色的出土遗物当数彩陶。”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负责人胡继忠曾言道。
开馆试运行之际,备受瞩目的“明星文物”彩陶(cǎitáo)双连壶回到故里“省亲”。这件造型独特、线条流畅的彩陶器,是氏族结盟或重大庆典时(shí)首领对饮的礼仪酒器,象征着和平与友好。如今,它已成为(chéngwéi)郑州重要的文化(wénhuà)符号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
根据(gēnjù)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》等有关规定,国家文物局(guójiāwénwùjú)组织开展了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。经国家文物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,10家单位列入(lièrù)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,现予公布:
山西省陶寺(táosì)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内蒙古自治区萨拉乌苏国家考古(kǎogǔ)遗址公园
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(hélíngéěr)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浙江省上山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
安徽省双墩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
山东省大汶口国家考古(kǎogǔ)遗址公园
河南省(hénánshěng)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湖北省铜绿山(shān)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四川省(sìchuānshěng)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
陕西省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
以考古研究(yánjiū)为基础,解开遗址神秘面纱
大河村遗址发现于1964年,1972年进行首次发掘(fājué)(fājué),至今(zhìjīn)已先后历经三个阶段共31次发掘,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。发掘及勘探结果显示,大河村遗址平面呈椭圆形,面积53万平方米,是(shì)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以及夏、商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(jùluò)遗址,年代距今7000—3500年。
大河村遗址(yízhǐ)涵盖了(le)仰韶文化(yǎngsháowénhuà)起源、形成、发展(fāzhǎn)的(de)完整演变脉络,被誉为“仰韶文化的标尺”。遗址功能分区规划有序,包含有城址、环壕、居住区、中心广场、陶窑区、墓葬(mùzàng)区等。遗址内(nèi)发现重要遗迹遗物,对于揭示仰韶文化内涵,实证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仰韶文化房基F1-4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保存(bǎocún)最为(zuìwèi)完好的房屋建筑基址,虽历经5000余年,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(mǐ)多高的墙体,其采用的“木骨整塑陶房”建造(jiànzào)工艺,在中国(zhōngguó)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,色彩绚丽、图案丰富,著名的彩陶双连壶即出土于此。太阳纹、日晕纹、星座纹等天象图案,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。遗址内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城墙、环壕、房址(fángzhǐ)、墓葬、地震遗迹等重要遗迹现象,为我国城市的起源与发展、史前地质活动提供了实证,见证并记录了中华文明起源、形成的过程。
以高标准规划为(wèi)蓝图,谋划公园新格局
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(gōngyuán)项目规划注重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衔接,一方面注重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,另一方面注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。遗址公园总体规划、遗址博物馆(bówùguǎn)新馆设计、博物馆展陈实现高起点(gāoqǐdiǎn)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。无论是文物(wénwù)本体的保护,还是博物馆的陈列(chénliè)展览,乃至遗址公园景观氛围的打造,采用先进(xiānjìn)的理念和技术。
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项目按照“一核”(遗址保护(bǎohù)核心区)、“两节点”(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、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)、“三片区”(生态(shēngtài)湿地修复区、原始农耕(nónggēng)种植区、互动体验休闲区)进行布局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展示工程、新建博物馆建筑及(jí)陈展工程、原始生态修复展示工程几(jǐ)大主要工程,结构清晰,布局合理。
以遗址(yízhǐ)保护为中心,七千年遗址重焕生机
大河村国家考古(kǎogǔ)遗址(yízhǐ)公园把遗址保护(bǎohù)、展示相结合(xiāngjiéhé),坚持遗址保护首位原则。遗址保护方面,严格落实《大河村遗址保护规划》,保护区划内禁止开展与(yǔ)文物保护展示无关的(de)生产、建设行为(wèi),避免了相关行为对(duì)遗址本体产生直接破坏;整个遗址的分布区域进行覆土保护,有效预防了风吹雨淋(fēngchuīyǔlín)对遗址本体的自然破坏;修建仰韶文化房基遗址保护展示房,对房基F1-F4等重要(zhòngyào)遗迹进行原址保护;修建考古大棚,实现了对考古探方及新发现遗迹的保护。遗址展示方面,展示内容以考古发掘为依据,布局全面、重点突出、脉络清晰。对仰韶文化房基、灰坑、墓葬等重要遗迹进行原状展示,对城墙、环壕、墓葬区、居住区等功能区进行模拟展示,对部分考古发掘探方等进行植被标识。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,生动(shēngdòng)还原大河村遗址场景及布局。
以环境修复为助力,打造原始生态景观(shēngtàijǐngguān)
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通过补种历史植被、营建(yíngjiàn)水渠等措施,突出岗地湿地风貌,恢复史前聚落的环境(huánjìng)氛围,使(shǐ)遗址的生态景观和历史环境得到有效的修复和重现。目前遗址公园内水草丰茂、草长莺飞,有效改善了局地生态环境。
以博物馆(bówùguǎn)展示为窗口,展现仰韶文化内涵
大河村(dàhécūn)遗址博物新馆总(zǒng)建筑面积20000㎡,基本陈列“大河汤汤”展览面积7292平方米,以大河为主线,从世界大河文明到(dào)仰韶文化再到大河村,通过基本陈列、数字化陈展、沉浸式(shì)(shì)演绎等手段,对整个仰韶文化及大河村遗址进行全景式展示,填补了国内(guónèi)仰韶文化集中(jízhōng)展示的空白。展线中设置“仰韶印象”沉浸式数字化展项,面积600余平方米(yúpíngfāngmǐ),为沉浸式实景游览和数字主秀体验相结合的主题展演,通过先进技术路线,打造了8幕不同(bùtóng)的沉浸式场景,综合展示仰韶时期的生存环境、生业经济、筑房技术等内容,使晦涩(huìsè)难懂的信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,使仰韶文化真正地“活”起来,是大遗址活化利用和博物馆展示方式的创新性实践。
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(gōngyuán)建设,体现了河南省、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加强历史文化(wénhuà)遗产保护,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、传承好、传播好的决心和信心,对于进一步推动河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弘扬中华民族(zhōnghuámínzú)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